分享按钮

吉林省六种创新扶贫模式助力产业扶贫

来源:吉林省农委发展计划处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07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让农民摆脱贫困,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关键在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这是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最佳选择。吉林省农业资源丰富,多数贫困地区贫困户收入来源于第一产业,因此,产业扶贫的立足点就在第一产业,如何使农业增产增效,如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如何让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的增值增效落在贫困户上,这是吉林省一直在研究探讨的问题。结合全省各地实践亮点,吉林省总结出以下六种产业扶贫模式,供各地交流借鉴。

  一、“企业(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企业通过开办实业基地,贫困户将产品委托经营给企业,企业一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进行品牌化销售,最后以利益分红的形式受益给贫困户,同时贫困户也可在基地打工,赚取相应的酬劳。这是吉林省最普遍,也是最广泛推广的一种产业扶贫模式,既规避了贫困户单一、分散种养的低效益和高风险,又实现了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做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大兴沟镇以兴帮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创建了优质延边黄牛养殖基地,受益贫困户通过委托经营方式,集中把所购扶贫架子牛统一委托汪清县兴帮牧业有限公司实行集中饲养育肥,企业将养殖黄牛所得收益,每年按7%回馈给贫困户。同时公司对贫困户进行培训技术和知识,贫困户还可以到公司打工挣得收入。“我岁数大了,别的也干不了,养牛非常适合我,工资每月3000元钱,供吃供住,在这干活挺开心的。”村民王荣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模式既实现了贫困户双向收入,又壮大了大兴沟镇的延边黄牛养殖产业,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使其成为了延边最强大的养牛基地。

  二、“企业(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几个贫困户依靠国家扶贫资金或小额信贷,成立合作社,建立产业基地,通过几家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强化产销衔接,增强合作社抵抗市场波动风险能力,从而达到企业和合作社利益共享,实现双赢。这种模式较第一种模式多一个合作社环节,合作社组织直接加强了贫困户与企业对话的力度,同时可以享受国家一些信贷政策。

  白城市镇赉县以嫩江湾、益健、吉光、嫩康等大型稻米加工企业为龙头,在稳定现有150万吨加工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稻米加工企业升级改造,围绕“稻谷—大米—米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配制米、营养米生产项目,全力打造“镇赉大米”品牌;积极推广米糠综合利用、碎米综合开发、稻壳综合利用等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全面提高企业带动能力。由龙头企业直接到贫困户田间或家中按照订单价格收购水稻,贫困户通过合作组织把水稻销售给龙头企业,贫困户以自身享受的低息贷款、贴息和项目补贴等优惠政策进社入股分红,实现“捆绑”致富,有效解决贫困户卖粮难和卖不上价的问题。

  三、“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流转土地,通过村集体进行统一组织,年底按股分红,使贫困户从中获取利益回报。

  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深入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以全村农民承包土地入股的形式组建“便民粮食种植专业农场”,对入股土地以高于市场流转价格给付租金并在年底还进行按股分红。确定的土地入股保底分红中国家种粮补贴资金归承包户,以每年纯收入的30%按照股权占有比例分配给农户,剩余70%作为农场发展资金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水口村每年从村集体经济积累中拿出3万元资金为全村人购买合作医疗保险、人身伤害保险、房屋火灾保险以及资助村老年协会、妇联等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

  四、“企业+科研院校+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贫困户利用自身优势,享受国家出台的扶贫优惠政策,将国家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通过合作组织注入到龙头企业,企业通过国家扶贫项目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发新科技、新技术,并投入到生产中创造效益,贫困户以国家扶贫资金和项目入股分红,从而实现年年分红,年年增收。

  龙井市海兰江牧业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创立产业基地、院校提供技术指导、科研打造实验平台,社农效益连年递增”的合作模式,公司利用国家扶贫资金统一购置优质延边黄牛,将黄牛为资本入股企业,由企业统一购养,并以相应资产做抵押,农民以每头牛的资本入股,产权归农民,通过股份合作的运作模式,农户实现效益增收,为确保受益贫困户利益,智新镇人民政府、受益村、海兰江牧业有限公司三方签订协议,海兰江牧业有限公司每年年底向入股贫困户支付分红。

  五、“帮扶企业+贫困户+合作社”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小额信贷的“两难”的情况,即贫困户不愿意贷,不知道怎么用,怕还不上;银行不愿意放,没有产业基础,害怕贫困户还不上。由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大型帮扶企业,为贫困户担保提供贷款增值,贫困户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发展产业,同时享受政府给予合作社贷款贴息。

  和龙市整合扶贫资金600万元存入农业银行作为保证金,放大10倍贷款额度;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共同研究产业项目,并以工资作为增信担保,争取小额贷款;银行将单户贷款倍数放大至2倍,即每户最高可以申贷10万元;合作社统一使用贷款发展产业,每年保证贫困户获得不少于贷款额度6%的分红,并为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和技术培训。

  六、“乡村旅游+农家乐”模式。休闲农业的发展成为农村的一道独特风景,吉林的贫困人口多在边境深山和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域旅游资源优势给吉林的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机遇,也为贫困地区增收致富带来希望。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景区景点开发,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实现脱贫致富。

  龙井市东盛涌镇仁化村建成的海兰江民俗生态园,是一个以旅游、观光、餐饮、住宿等一体的综合型园区,具有独特的朝鲜族特色村寨,园区包括海兰江民俗园、特色经济植物规划区、仁化湖规划区、海兰江畔稻花香观光农业产业规划区、标准化住宅规划区等5个产业项目,蔬菜等食材取地本村无公害蔬菜栽培基地。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带动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和销售。基地与村寨达成1对1订单式销售模式。可以提供草莓、蓝莓等反季节经济作物共旅客采摘体验。2016年接待游客5万人,年营业收入70万元,带动周边120个贫困户实现脱贫。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关于我们 | 政策资讯 | 实时动态 | 小镇招商 | 乡村振兴 | 产业联盟 | 小镇图片

培育中国特色小镇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080051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594号